可可是一種熱帶植物,也是被用來製成巧克力的原料。
在我們提到「巧克力」的時候,很常一起提到「可可」;加上市面上巧克力產品的標示五花八門,有的明明看起來、吃起來是巧克力,名字卻是「黑可可」或「巧克球」?
大家可能會混淆:「咦?可可跟巧克力是一樣的嗎?可可是不是更加天然?可可是最原始、最純粹的巧克力嗎?」
並不是這樣的喔!
優質的巧克力,可以只用純可可製成,而不含任何添加物;但是,使用可可粉、香精、香料、代可可脂也能製作成「巧克力」。
如果我們吃的是用代可可脂跟食品添加物組合而成的產品,那還是真的巧克力嗎?
這篇文章就要跟大家分享、釐清可可跟巧克力的差異,以及巧克力的名稱標示規範,讓大家都能懂得辨別、吃得安心!一起來看看吧!
巧克力是由可可果實製作而來,可可是農作物的名稱,可可樹會結可可果,可可果內有可可果實。
當可可果熟成,我們會取出可可果實進行發酵、日曬,變成乾燥的可可豆。
可可豆經過一連串的加工,會得到可可膏、可可粉、可可脂。可以進一步製作成巧克力,或是製成用在烘焙、食用的可可粉。
因此,可可跟巧克力其實是農產原料與製成品的關係,並不是最原始、最純粹的巧克力,用可可直接稱呼巧克力,應該是一種誤解唷!
👉 延伸閱讀:〈巧克力是怎麼製成的?Bean to Bar 七大工序〉
如果是市售產品包裝標示上,用「黑可可」或「巧克球」來稱呼巧克力,大家可以翻到背面看看成分表。
大多是因為巧克力中的總可可固形物未達規範標準,最常見的是使用代可可脂取代天然可可脂(超過一定比例或全部取代),因此不能在包裝上將品名標示為「巧克力」。
後續會跟大家介紹【巧克力成分與定義規範】!
當我們提到「熱可可」、「可可亞」或「熱巧克力」的時候,通常指的是飲品。
依照字面上意思,熱可可或可可亞主要是以可可粉沖泡或沖煮而成;熱巧克力則是使用「巧克力」沖煮的飲品。
👉 延伸閱讀:〈無加糖純可可粉怎麼泡?一天吃多少?純可可這樣搭配超好喝!〉
飲品的稱呼沒有什麼規範限制,只要大家理解是什麼就好。
但如果是指固體、用來食用的「巧克力」,在名稱的定義及標示上,就有一定的標準規範囉!
在國際上,巧克力根據可可膏、可可粉、可可脂的成分含量有一定的規範,各個國家(包括台灣)都有。
在台灣,巧克力的成分規範及品名標示如下;除巧克力之外,另有「含餡巧克力」及「巧克力抹醬」的規範,一起提供給大家參考!
從上述規定可以知道,「巧克力」這個名稱是不可以隨便標示使用的。
👉 衛福部 【巧克力之品名及標示規定問答集】
由於巧克力是用可可果實製成的,也因此在多數人的印象中,「可可」這個詞代表著最原始、最純粹的巧克力。
但其實不是這樣的。
市面上看起來、吃起來是巧克力,名字卻是「黑可可」或「巧克球」的產品,大多數都是因為成分裡的可可固形物含量未達標,或是使用代可可脂超過比例,因此才未標示為巧克力。
使用代可可脂製作巧克力是常見且普遍的,因為可可脂很容易受溫度影響,且不利在高溫的環境運送或存放。
添加棕櫚油、大豆油等油脂作為代可可脂,可以讓產品在高溫狀態下不至於融化,或是更適合在室溫下存放。
只是代可可脂在香氣、口感及健康成分上,不如天然可可脂來得優質有益處。
因此,大家在選購巧克力的時候,「品名」可以是一個判斷成分合不合格、是否含有天然可可脂的基準,也可以拿起包裝,仔細看看背後的成分喔!
👉 延伸閱讀:〈你吃的是真的巧克力嗎?代可可脂、添加物的成份陷阱〉
看到這裡,相信大家就不會被產品名稱混淆,知道如何透過品名及成分標示,判斷自己吃進肚子的,究竟是不是真的巧克力!
👉 延伸閱讀: 〈如何挑選巧克力?6大挑選重點不NG〉
好田家黑巧克力都是使用純可可研磨製成的,零添加,不含代可可脂,%數標示多少,就代表含有多少的總可可固形物!
更重要的是,符合歐盟重金屬鎘含量標準!讓大家吃到最純正、最天然的巧克力!
👉 延伸閱讀: 〈台灣巧克力納入食品重金屬規範〉
選擇巧克力,分辨品名標示與成分,才會吃得比較安心!